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正文

材料学院教师参加第四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与学科发展论坛大会

作者: 王金山   审核人: 唐浩   文章来源: 材料学院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7-22

7月18日至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四川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化工出版社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学与学科发展论坛暨专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全国60所高校的院长、学科负责人、一线教师和和部分企业代表120多人,聚焦学科发展、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和教材建设、AI赋能、产教融合等议题开展了深度探讨,正式成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发展联盟。教育部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耿林在线讲话。材料学院副院长王金山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负责人戴子洋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张云教授结合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史回顾了专业发展的历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高瞻远瞩,为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于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具有本专业办学资格的高校从首批的15所增加到了如今的192所,且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仍在不断增加。纵观全局,展望未来,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专业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两者相辅相成,对技术创新和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助力国家能源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

大会还举行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发展联盟成立仪式,我校当选为联盟成员单位。该联盟旨在促进专业建设经验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并服务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创新”的新阶段,为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平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随着更多高校和企业的加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必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协作网络,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盐城工学院于2014年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太阳能利用及储能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培养具备材料、物理、化学、电子等多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制造工艺(如太阳能电池、储能技术)、测试与质量控制等核心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超30%,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以上。